相關熱門文章
- 曾鳴的“團隊賦能”到底是什么鬼
- 電話銷售的最佳時間是什么時段?為什
- 企業(yè)為什么要賦能
- 什么是崗位分析?
- 不一樣的美國工匠精神/為什么需要新
- 2017,蔣小華邀您去德國漢諾威工
- 為什么執(zhí)行力培訓很重要?
- 你為什么想要成為一個培訓講師?
- 知識科普:保險售后服務為什么那么重
- 職業(yè)化培訓:我為什么不想安于現(xiàn)狀
相關熱門內訓課程
- ISO1400內審員培訓 什么是I
- 寶寶反復問為什么 父母應咋辦
- 現(xiàn)代倉庫的職能是什么?
- 分享課:抖音成功的背后做多了什么?
- 改革開放不惑之年給我們帶來了什么?
- 董事長和 CEO 青睞什么樣的財報
- 團隊執(zhí)行力要解決什么問題?
- 企業(yè)為什么遠程在線辦公效率低下?
- 區(qū)塊鏈將帶來什么 ——如何理解區(qū)塊
- 銀行為什么賺錢:銀行一線經營的業(yè)務
相關熱門公開課程
什么是情緒ABC理論?
一般來說,人的消極情緒和行為障礙結果(C),不是由于某一激發(fā)事件(A)直接引發(fā)的,而是由于經受這一事件的個體對它不正確的認知和評價所產生的錯誤信念(B)所直接引起。錯誤信念也稱為非理性信念。具體是怎樣的呢?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管理知識,一起來看看吧!
什么是情緒ABC理論?ABC理論(ABC Theory of Emotion)是由美國心理學家埃利斯創(chuàng)建的。就是認為激發(fā)事件A(activating event 的第一個英文字母)只是引發(fā)情緒和行為后果C(consequence的第一個英文字母)的間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則是個體對激發(fā)事件A的認知和評價而產生的信念B(belief的第一個英文字母),即人的消極情緒和行為障礙結果(C),不是由于某一激發(fā)事件(A)直接引發(fā)的,而是由于經受這一事件的個體對它不正確的認知和評價所產生的錯誤信念(B)所直接引起。錯誤信念也稱為非理性信念。
其中,A(Antecedent)指事情的前因,C(Consequence)指事情的后果,有前因必有后果,但是有同樣的前因A,產生了不一樣的后果C1和C2。這是因為從前因到結果之間,一定會透過一座橋梁B(Bridge),這座橋梁就是信念和我們對情境的評價與解釋。又因為,同一情境之下(A),不同的人的理念以及評價與解釋不同(B1和B2),所以會得到不同結果(C1和C2)。因此,事情發(fā)生的一切根源緣于我們的信念、評價與解釋。
情緒ABC理論的創(chuàng)始者埃利斯認為:正是由于我們常有的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才使我們產生情緒困擾。如果這些不合理的信念久而久之,還會引起情緒障礙呢。情緒 ABC理論中:A表示誘發(fā)性事件,B表示個體針對此誘發(fā)性事件產生的一些信念,即對這件事的一些看法、解釋。C表示自己產生的情緒和行為的結果。
通常人們會認為誘發(fā)事件A直接導致了人的情緒和行為結果C,發(fā)生了什么事就引起了什么情緒體驗。然而,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同樣一件事,對不同的人,會引起不同的情緒體驗。同樣是報考英語六級,結果兩個人都沒過。一個人無所謂,而另一個人卻傷心欲絕。
為什么?就是誘發(fā)事件A與情緒、行為結果C之間還有個對誘發(fā)事件A的看法、解釋的B在作怪。一個人可能認為:這次考試只是試一試,考不過也沒關系,下次可以再來。另一個人可能說:我精心準備了那么長時間,竟然沒過,是不是我太笨了,我還有什么用啊,人家會怎么評價我。于是不同的B帶來的C大相徑庭。
常見的不合理信念:自己應比別人強,自我價值過高;人應該得到生活中所有對自己重要的人的喜愛和贊許;有價值的人應在各方面都比別人強;任何事物都應按自己的意愿發(fā)展,否則會很糟糕;一個人應該擔心隨時可能發(fā)生災禍;情緒由外界控制,自己無能為力;已經定下的事是無法改變的;一個人碰到的種.種問題,總應該都有一個正確、完滿的答案,如果一個人無法找到它,便是不能容忍的事;對不好的人應該給予嚴厲的懲罰和制裁;逃避挑戰(zhàn)與責任可能要比正視它們容易得多;
不合理觀念的特征。依據(jù)ABC理論,分析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具體情況,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人的不合理觀念常常具有以下三個特征。一是絕對化的要求:是指人們常常以自己的意愿為出發(fā)點,認為某事物必定發(fā)生或不發(fā)生的想法。它常常表現(xiàn)為將“希望”、“想要”等絕對化為“必須”、“應該”或“一定要”等。例如,“我必須成功”、“別人必須對我好”等等。這種絕對化的要求之所以不合理,是因為每一客觀事物都有其自身的發(fā)展規(guī)律,不可能以個人的意志為轉移。對于某個人來說,他不可能在每一件事上都獲得成功,他周圍的人或事物的表現(xiàn)及發(fā)展也不會以他的意愿來改變。因此,當某些事物的發(fā)展與其對事物的絕對化要求相悖時,他就會感到難以接受和適應,從而極易陷入情緒困擾之中。
二是過分概括化:這是一種以偏概全的不合理思維方式的表現(xiàn),它常常把“有時”、“某些”過分概括化為“總是”、“所有”等。用艾利斯的話來說,這就好像憑一本書的封面來判定它的好壞一樣。它具體體現(xiàn)在人們對自己或他人的不合理評價上,典型特征是以某一件或某幾件事來評價自身或他人的整體價值。例如,有些人遭受一些失敗后,就會認為自己“一無是處、毫無價值”,這種片面的自我否定往往導致自卑自棄、自罪自責等不良情緒。而這種評價一旦指向他人,就會一味地指責別人,產生怨忿、敵意等消極情緒。我們應該認識到,“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犯錯誤的可能性。
三是糟糕至極:這種觀念認為如果一件不好的事情發(fā)生,那將是非常可怕和糟糕。例如,“我沒考上大學,一切都完了”,“我沒當上處長,不會有前途了。”這種想法是非理性的,因為對任何一件事情來說,都會有比之更壞的情況發(fā)生,所以沒有一件事情可被定義為糟糕至極。但如果一個人堅持這種“糟糕”觀時,那么當他遇到他所謂的百分之百糟糕的事時,他就會陷入不良的情緒體驗之中,而一蹶不振。
因此,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當遭遇各種失敗和挫折,要想避免情緒失調,就應多檢查一下自己的大腦,看是否存在一些“絕對化要求”、“過分概括化”和“糟糕至極”等不合理想法,如有,就要有意識地用合理觀念取而代之。
上一篇 : 崗位分析常見的問題及對策
下一篇 : 實用的行政管理知識方法